【#國際手語日】「精神科的溝通尤其重要,假設骨折流血,單靠表面也能觀察到,肝臟有事,看眼睛皮膚亦能判斷。情緒健康治療要靠聊天,當精神科醫生與病人之間缺了橋樑,又怎能真誠溝通?除了藥物外,他們又帶得走什麼?」全文:https://bit.ly/3ki4P8h
七年間,聾人阿慈進出醫院十數次。她一個人躺在病榻上,無論是人有三急,還是討點食物,想打手語,醫護人員都當她在發洩。護士看她動手動腳,就打針預防病發,繼而綁起手腳,退而求其次寫字也不行。聾人四肢被綁,好比健聽人嘴巴被封。她簌簌淚下,內心詰問:我的腦袋怎麼了?為什麼無人理會我?何以醫院沒有人懂得手語?幾時有手語傳譯員?
---
延伸閱讀:
✧ 共融學校聾人老師:從前走過的路 現在陪你度過
https://bit.ly/2XqGrbn
✧ 「輕觸我心」:為聾人心理輔導 開啟一扇門
https://bit.ly/3AdGHct
✧ 治療室內的三角關係:手語傳譯員 ╳ 臨牀心理學家 ╳ 聾人
https://bit.ly/3EoWzeK
✧ 手語傳譯員兼心理學家朱憫謙:在危樓崩塌前 抱緊聾人的心靈
https://bit.ly/39duY1J
---
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 iPad 版明周:
https://ebook.mpweekly.com/bookshelf
◢ 緊貼明周文化 ◣
MeWe:bit.ly/3oCfmuo
Instagram:bit.ly/2TORYuE
YouTube:bit.ly/2klNzmB
Telegram:t.me/mpwchanneldepthreport
#手語 #聾人 #精神健康 #心理健康 #醫院 #龍耳 #精神科 #醫護 #手語傳譯員 #醫管局 #我就是我 龍耳 Silence